查看原文
其他

主打直营的便利蜂,悄悄开放了加盟

谭琳 人民数据
2024-09-16








一向主打直营的便利蜂悄然开放加盟。近日有记者发现,便利蜂已正式开放加盟,分为委托型、带店型两种模式,分别要求申请者自有资金不少于21万元或65万元左右。如果以日销售额达2万元的门店为例,加盟商想要收回前期投入的21万元,或需要近9个月才能回本。目前,已有直营门店转为加盟店。据便利蜂工作人员透露,未来加盟店所占比例或将超过70%。随着经营成本不断提高,出于扩张需要,开放加盟似乎已成为便利蜂的必然之举。不过,对于加盟商而言,选择加盟后能否尽快回本仍有待观望。

借加盟减轻成本压力


坚持直营一度是便利蜂的招牌,如今开放加盟寻求合作伙伴、吸纳资金或许与品牌此前的发展表现不无干系。2022年,关店、歇业、缩短营业时长等因素让便利蜂的高速发展按下了暂停键。据红星新闻报道,2022年3月,便利蜂启动冬眠计划,调整部分服务力偏弱、消费者需求度低的门店。截至今年4月,便利蜂关闭近700家店。关店后,便利蜂又开始了一轮裁员收缩、降本增效。到今年上半年,便利蜂还启动了一轮技术研发运维类人员为主的裁员,达到千人规模。


关闭亏损门店、裁员后,部分便利蜂门店曾出现营业时间不稳定、货架商品空缺等现象。在社交平台,也有消费者反映称,周边便利蜂由于人手不足,常常无法保证营业时长,营业时店内只有一名店员,无法保证服务质量。


除此以外,便利蜂已经3年没拿到新融资了。此前便利蜂曾在2017年2月A轮拿到3亿美元,2018年10月B轮拿到2.56亿美元。2020年5月25日,便利蜂首次向外公布融资和门店盈利情况,相关负责人称,便利蜂累计募集资金已达15亿美元。但在随后的3年却再无关于融资的消息。便利蜂的全直营高速扩张和数字化团队需要大量资金来维持,它的模式注定了要有源源不断的外部资金注入,若无外部融资的及时补充,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很大。


便利蜂以往采用直营模式的价值在于有利于标准化复制,只要找好位置就能迅速开店。而弱点在于开店及用工费率较高,尤其便利蜂在强化FF鲜食区和OEM商品,包括提供热餐的“快餐岛”,如果采用直营模式既需要公司去雇员,相比加盟商去雇员(加盟商自己为自己打工),所要支出的薪资福利会更高,有更高的人工成本。采用直营模式也需要公司直接去租赁商铺,而相比加盟商去租铺,公司直营谈下来的铺租通常都会相对加盟商谈下来的铺租高很多。


所以,此次转为加盟模式无疑可以帮助便利蜂出让部分成本的压力。据悉,便利蜂目前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四个城市的近2000家直营店铺向外部开放加盟,加盟商只需投入21万元就能获得5年的加盟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个条件对于“风头正盛”时期的便利蜂来说,显然是不划算的,但对于当下缺钱、缺人、缺信心的便利蜂来讲,“赌一把”未尝不可。

单店营收能有多少空间


谈到加盟,能否实现盈利、快速回本是绕不开的话题。便利蜂加盟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此前选择了部分门店进行测试,根据大模型数据,店长转为加盟商后,门店经营质量、营收等不降反增,且门店形象也得到了一定保障。“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所以我们逐渐大面积开放加盟。”他还透露,未来,便利蜂各地门店中,加盟店所占比例将达到70—80%。


若选择委托型合作模式,按照上述加盟业务负责人的介绍,以日销售额为2万元的门店为例,月收入可达60万元,综合剔除毛利率、总部分成等比例,加盟商每月约剩余9万元左右。在此基础上,加盟商要承担约4名员工的人力成本,以及门店的水电费、盘亏等开销,最后每月的单店营收大致在2—3万元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看似“稳赚”的生意实际也存在着不确定性。一方面,虽加盟保证金在合约到期后可退还,但若出现设备丢失等问题则可能从保证金中扣除。按照前期21万元的总投入来算,每月营收取中间值2.5万元,加盟商需要经营近9个月才可收回前期投入资金。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便利店样本企业平均单店单日销售约5117元/天,2019年该数据则为5297元/天。虽然北京地区便利店消费频次、客单价相比全国水平预计要高,但便利蜂加盟业务相关负责人给出的“单店日销售额为2万元”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行业数据相差较大。
据介绍,委托型合作需要加盟商从已有门店中选择,接手后再进行经营。针对这一模式,中国社区商业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潘好龙指出,加盟商在入局之前,需要了解该门店的主要成本来源,考虑自身经营时需要解决的问题,谨慎决定。同时,还需要做好开支核算、用工成本,且由于加盟者需要亲自投入门店工作,还要考虑自身的时间成本。

整体便利店行业面临低谷期


追根究底,这不仅是便利蜂一家的原因,而是整个便利店行业的低谷。随着社区团购、零食量贩店、软硬折扣店、社区生鲜店以及即时零售平台的赋能和众多模式的快速崛起,多元的购物渠道冲击下,便利店这个业态在资本市场不再具有吸引力。对于消费者而言,便利蜂与其他连锁品牌、夫妻店并无太大区别,商品重合度非常高,喜欢去门店购物的人在便利蜂感受不到暖心的服务,喜欢即时零售的又在平台检索不到相应的店铺。


不过,便利店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能力于当下也都在大跨步提升,像7-11、罗森、全家都在通过自助收银、即时零售等数字化手段优化业务流程。


便利蜂相对7-11、罗森、全家等便利店的劣势则在于鲜食商品能力及相关能力培育的时间沉淀上,还是相对有所不足。简单说,对于便利蜂而言,它的“长板”——数字化能力存在被行业拉平的风险,它的相对“短板”——鲜食能力还需要与时间赛跑,与对手迅速补齐差距。


过去十年间,国内零售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零售、跨境电商、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彻底改变了线下大卖场、便利店等传统业态的主导地位。而讲求时间、空间、商品、服务便利,以小门店大连锁为主要特征的便利店行业渐渐被边缘化。


零售行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稳定的产品、健全的供应链体系、完善的企业文化、健康的经营数据都是其根系发挥的力量,数字化的优势如同枝叶,但植物生长往往是先扎根。若想持续立于不败之地,还需注重在“扎根”上多努力。


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
作者:人民数据研究院研究员 谭琳

编辑:谭琳

责编:王晓彤 李熠超




喜欢本文,请点这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民数据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